close
「飯包!池上飯包!」坐北迴火車到台東池上,月台上叫賣的便當是許多人美好的回憶,走過了70年歲月的池上便當,當年用心做給出外人吃的飯包故事,如今重現在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讓旅客在品嚐池上便當的同時,能回味台灣早期吃苦耐勞的文化和精神。

池上便當聞名全台,民國34年台灣光復前後,從花蓮坐火車到池上約需8個小時,池上阿嬤李陳雲女士體諒出外人的需要,便開始製作飯包在月台叫賣。最初是做成三角飯團放在竹葉上,上面放炸卜肉、豬肝及瘦肉片、再加上來自池上大坡池的炸米蝦,後來改用竹片盒來裝飯至今,讓池上飯包呈現獨特風味。

搭火車吃鐵路便當好像已成為一種傳統,到台東也不得不到池上飯包走一遭,儼然成為當地名產,就如同到淡水要吃阿給一樣順理成章,但「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可不僅僅是純粹在賣飯包而已,而是活潑結合了飯包歷史的文物展館,互動式的裝置搭配懷舊裝潢,宛如回顧每個人心中的古早趕火車吃便當時期,令人格外懷念。


池上飯包的歷史可從1939年(民國28年)說起,當年的蒸汽火車從花蓮到台東要八個小時之久,池上因為身處中轉站,火車須在此加水加煤,旅客也可在此買到池上老店製作的飯包充飢, 初期的飯包是用竹葉包起的飯團,舖上卜肉、黃菜頭、烤肉乾、豬肝、瘦肉片、蛋餅、蝦餅及梅子,後來經過數代改良後才使用木盒作為包裝,讓米飯更香Q可口,也成為池上飯包的代表性特色。

「便當」一詞其實是外來語,「飯包」才是台灣人自己的說法,池上鄉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生產出的米品質優良,在農民精益求精的耕耘下,至今發展出多種種植方法,悟饕池上飯包也抱持著台灣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將原本的口味忠實呈現,招牌的飯包有卜肉、招牌肉、燒肉、香腸、嫩薑、滷蛋等基本食材,也另外研發出炸雞飯包、雞腿飯包、蝦捲飯包、鯖魚飯包、黑牛飯包等。

1999年,集山機構購併池上老店,重新包裝以「悟饕池上飯包」出發,將傳統飯包與現代的企業化經營方式作結合,導入ISO9001及GSP管理機制,永續推動台灣傳統飯包文化。後續與池上鄉公所成立「池上飯包博物館」,展示飯包歷史故事。2009年,「池上飯包博物館」將原本靜態式的展覽改造成互動體驗模式,生動的場景更加淺顯易懂,讓遊客在吃著池上飯包的同時也感受到飯包精神與文化,並重新命名為「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

悟饕池上飯包文化故事館:台東縣池上鄉忠孝路259號  
電話:089-864127  網址:http://www.erv.gov.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en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