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水牛與牛車對於土溝村而言,是昔日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而水牛精神也象徵土溝村的居民,有著如同水牛一般「歡喜做、甘願受」的精神。但隨著農耕機械化的改變,水牛與牛車也漸漸消失。即使像土溝社區這樣典型的社區,也從最初的兩百多頭水牛變成僅剩的一頭。現在那頭水牛已不在了,有的只是一頭「石牛」。而這頭由藝術家雕刻而成的石頭牛,也意外開啟土溝社區的藝術之路,讓土溝村成為一個藝術改造的社區。

      土溝村以藝術家駐村的方式,在地方特色、人文創作、產業文化、民俗慶典和文史故事方面,作為藝術空間改造的重點,與里民們在生活中尋找藝術,為自己的社區及家園,進行更進一步的改造,使社區處處可見藝術創意空間的踪跡。當地耆老蘇李雪娥笑著說:「剛開始害怕家園會變得不美觀,所以有些排斥家園被藝術創意改造,但看見被改造過的人家,每間都變得好漂亮,令我開始接受,並願意提供自己的家園被改造。」

     土溝村於民國九十五年,邀請擅長石雕的藝術家侯加福及以油畫為專長的藝術家殷家輝前來駐村。將土溝村分為頂土溝、下土溝、凹仔、無竹圍厝、過埤、竹仔腳六個小聚落,開始進行改造規劃。


      空間藝術改造前期,土溝村文化營造協會成員選定竹仔腳聚落進行重點式的改造,作為土溝里社區改造的示範點。竹仔腳聚落以「平安竹仔腳」為主題,積極營造休憩空間,以馬賽克拼貼,在各個裝置藝術中,融入傳統農村生活的元素,運用點、線、面的連結,與居民共同創作,讓平凡的小聚落變得更加有趣味。

     土溝村藉由這次竹仔腳聚落空間藝術改造的經驗,作為遠期推動到 土溝村 各個聚落的學習示範,打造出優雅農村的生活空間,成為土溝社區的特色。

台南後壁土溝社區:台南市後壁區土溝村 86之12
土溝社區:開車往國道3號白河交流道下,接172縣道轉165縣道,於白河接172甲至後壁,再轉南90鄉道可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iwanenjo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